2020年的庚子新春,注定成为一个难忘的春节。新冠疫情的暴发,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和所有人一样,张蕴蓝的每一天也是在“希望”和“等待”中度过。


“不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还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每天我的心和大家同在。我会关注疫情最新动态,会因不好的情况出现而担忧国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会因同胞的付出和国家的努力而感动落泪,并满怀希望,坚信“疫”散花开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酷特智能总裁张蕴蓝


在国家下达防疫指令的第一时间,张蕴蓝便意识到全民防疫的重要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日益严峻,全国各地对防疫物质的需求也越发紧迫。疫区不断传来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质告急的消息。


面对疫区的需求,张蕴蓝和公司管理层紧急召开会议评估企业现状,综合考究企业是否具备转产条件。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快速做出决策,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了“生产医疗器械”业务,正式投入到防疫物资的转产工作中。在抗疫的“黄金时机”,张蕴蓝率领全体员工用实际行动为抗疫助力。



第一时间的迅速转产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服装企业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要实现转产并不容易。


“与国内外专业口罩、隔离衣生产企业相比,我们服装企业的转产需要面临很多困难。比如,生产线的改造、产品研发、原材料成本高、复工工人少等诸多问题。”张蕴蓝坦言。但父亲张代理的一句话,给了她勇气和力量。父亲说:“疫情面前要算大账,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来自政府的关怀支持也让张蕴蓝吃了“定心丸”。青岛市委市政府、山东省和中央的一系列帮扶政策,特别是青岛市“18+N”惠企政策体系,分别从“稳岗就业、财税支持、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房租减免、对外贸易”6方面给了酷特智能大力支持。 



除此之外,公司在企业治理和智能制造领域长达20年的积淀也成为这次转产的核心保障,使得酷特智能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地拓展出一个“医疗产业链条”。在保障公司员工安全防疫的情况下,紧急转产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调拨资金组建民用口罩、一类隔离衣、二类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线;紧急采购、储备原辅材料;利用现有车间、缝纫机械、裁床等设备改造出隔离衣生产线;组织车间改造,按照医用口罩生产标准建造无菌净化车间等。


3月17日,酷特智能获批“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取得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产经营资质。目前口罩日产量已接近500万个,并与多个互联网销售平台达成合作,确保口罩的长期销售与供应。



保证安全的全力复工


要实现企业的快速转产,张蕴蓝还需要解决一个难题:如何在保证员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复工。张蕴蓝在采访中分享了她的经验。


酷特智能首先第一时间启动了对员工的安抚工作。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微信、电话、填写表格等)追踪到每位员工的即时健康状况以及近期出行情况,并由专人建立详细的书面档案记录,以便公司掌握员工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复工复产做好准备。


另外,酷特智能还成立专门的沟通团队,每天由指定负责人对接员工,进行情绪安抚、心理疏导,嘱咐员工严格遵守、落实国家防疫指令,做好居家个人防疫,不给国家添乱,及时将公司的最新动态、计划与员工分享,给予信心支持。后续,张蕴蓝将员工的复工安排分为两阶段进行,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酷特智能口罩生产线


第一阶段:在疫情初期,针对必须到达公司现场办公的员工,优先筛选无外出记录的本地健康员工。在进厂前,对其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合格者方可入内。进厂后,要求工作全程佩戴口罩,工作车间定时消毒;每天上下午定时测量体温两次,中途出厂进厂不计次数测量体温;中午分时、分桌就餐,相距至少1米,中途不准交谈等。而其他员工可居家线上办公,并随时线上提交个人健康和出行说明。


第二阶段:疫情缓解后,除外省重点疫区的部分员工无法正常返厂外,青岛本地及山东省内的绝大多数员工陆续返青,在隔离14天、顺利通过身体检查后,方可进厂复工,现复工率接近100%。


张蕴蓝骄傲地说:“现在看,正是得益于公司疫情前良性健康发展带来的保障以及疫情后在企业生产和员工安抚上的一系列及时、有效措施,使得我们没有因疫情而被迫采取降薪行为,在努力确保员工原有工资收入的同时,也保障了员工的长久利益。”



疫情后的思考


酷特智能的主要产品和市场集中在服装定制领域,国内服装定制市场近几年经过高速发展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洗牌,作为这个行业中的“开拓者”,酷特智能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不做零和博弈,一直在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受疫情影响,酷特智能服装定制主业几乎停滞,由此带来生产下降,对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好在第一时间转产一次性口罩、隔离衣,不仅能为抗击疫情做贡献,也能够有效地减小疫情期间的企业经营压力。


△酷特智能口罩生产线



在张蕴蓝看来,这次疫情中,企业所遭遇的困境在本质上并不是疫情本身造成的,而是企业自身长久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短板所致。疫情只是个导火索、一面镜子,让很多企业在这段特殊时期内,不仅清晰看到了自身那些平日不易显现的问题,而且也深刻体会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这次疫情中活下来,以及在未来能否坚守下来,还是取决于自身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健康的的营利模式及治理体系等因素。


张蕴蓝说:“历经此“疫”,我深切体会到,服装产业国内外布局已经发生变化,无论是上中游还是下游,危机使得市场格局重新被界定,对于可以利用这种格局的行业和企业来说,危机也意味着契机,加速传统生产及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场疫情让我们更加敬畏市场,敬畏新技术、新趋势有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看到5G、生物技术、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闪耀着现实的光芒。毫无疑问,我们的确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就商业来说,这是残酷又充满希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有信心,同时做好储备,等待时机,以便赢得最后的胜利。”


注:本文来源【《家族企业》杂志2020年5月刊】

在线咨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