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大国重器》的智造先锋到《辉煌中国》的创新活力,从《新闻联播》深度跟踪报道到亮相“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2020年7月8日,深受各界关注的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300840)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这意味着酷特智能以C2M商业生态模式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获得了投资界的认可。


当酷特智能上市以后,很多人问,“为什么是酷特?这家规模并不大的传统服装企业为何能走在新时代的前沿?”


实际上当很多企业还在研究“互联网+”大数据、“供给侧改革”等新名词时,酷特智能就已经提前布局,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完成了对传统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解决了个性化定制与工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建立起C2M商业模式的产业互联网生态,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时代上市的企业代表,为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示范。



破题:不做第一,做唯一

酷特的变革在本世纪初。


1995年青岛红领创立,是青岛地区知名的服装生产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红领是青岛地区家喻户晓的服装品牌,请明星代言、为奥运健儿量身定制出场服等一波超前操作令这家企业烙上了时尚和创新的印记。


然而,到了本世纪初,中国服装制造业出现了恶性竞争的行业危机,为了争夺订单,服装厂互相压价,导致利润比纸片还薄,库存积压的问题也困扰着企业,很多企业一年干下来,赚的钱都压在了库存上。


酷特智能董事长张代理意识到,如果不变革继续这样下去企业一定会走向衰亡。他提出了“不做第一,只做唯一”的发展理念,“做第一,意味着在传统的红海里竞争;而做唯一,则是要以创新的思路去开拓蓝海。”因此,张代理锁定了利润率比较高的个性化定制领域,欲使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服装的规模化生产,从2003年开始,他以3000人的工厂为试验田,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创新探索。


改革谈何容易,把工业流水线和个性化定制这两个矛盾体完美融到一起不是易事。


张代理的创新想法不仅得不到下属认可,服装领域的从业者也认为是天方夜谭,因为在当时,国内外服装领域都没有用工业化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先例,这是一个全新的构想,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要想实现个性化定制,需要改造的环节太多,其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制版和量体,这两个环节是服装设计、加工与生产中颇为关键的一步,它关乎整套服装的造型是否得体,也是规模化生产不可突破的一道难关。


在传统的服装定制模式中,一个老裁缝一天不休息最多打两套版,一位好的量体师需要若干年的磨炼,所以这种非标准化、基于时间和经验积累的方式,显然跟大规模定制不匹配。


因此,张代理召集专家开会,研究机器制版的可能,又找来了一位从事50年量体工作的老师傅,希望他能制定一套简便易行的量体方式,然而答案都是“不可能”。


于是,张代理亲自上阵,与团队一起钻研,最终在他的坚持下,CAD打版设备和自主研发的打版机床不仅让电脑自动制版成为可能,而且效率大大提高,精准度也丝毫不亚于拥有几十年经验的老裁缝。


几经摸索形成的三点一线坐标量体法,只需要五分钟、采集人体19个部位的22个尺寸,就能掌握合格的人体数据。而这套标准化的方法,能让没有相关经验的人通过三天培训就能具备精准测量人体数据的能力。


△ 酷特云蓝智能量体系统


突围:从制造到智造

要实现个性化定制的规模化生产,光解决生产工艺还不行,关键是生产制造全流程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


当C端的定制数据传送到工厂以后,如何保证每一道工序都能实现智能化读取数据并进行操作?


为此,酷特智能引入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这项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


当C端数据采集完成后,会传输到酷特智能的数据平台上,RFID制卡人员把全部数据录入到一个电子标签内,此后,这个像身份证一样的标签会跟随着与其相对应的那件衣服一直走完全部的生产流程。


每道加工工序的工人拿到衣服,会首先刷卡读数据,根据代码转译成的指令来完成诸如剪裁、钉扣、刺绣等具体操作。于是在酷特智能工厂里,参观的人会发现,每个工人面前多了一个小屏幕,这就是用来读卡显示每件衣服的操作指令。


而每件衣服的这个电子“身份证”也来之不易,它经历了从手写工序到纸上,再到给每个工序编写代码、写在长条布上的过程,最终才用了先进的技术,将数据集成到一张卡上。


这一步步的探索,是酷特智能董事长张代理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下属走过来的。从制造到智造,张代理是这样总结的:“从大批量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型,历时10余年时间,投入了数亿资金,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物联网体系,打造了独特的核心价值,创造了全新的思想与方法。”


当大数据渗透到工厂的每一个环节,这个工厂已经不是看上去的那个工厂了。“设备还是那些设备,工人还是那些工人,技能还是原来的技能,但是工厂已经不是原先的工厂,现在的工厂就像一台3D打印机,当C端的数据传输进来之后,各个环节联动起来进行3D打印输出个性化定制的服装,”酷特智能总裁张蕴蓝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相当于实现了工业4.0追求的效果,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传统工厂是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而智能化工厂的核心是大数据,工厂的每一步指令都是在大数据驱动下完成,实现了规模化按需生产,零库存。因此,在酷特智能的工厂里没有两件相同的衣服,每一件衣服都是已经卖出去的,“你甚至能通过这件衣服的用料、颜色、细节推断出衣服主人的性格和爱好。”张蕴蓝介绍说,如今每天工厂里能完成4000多套个性化定制的服装,而每一件服装从下单到制作完成所需时间从传统手工定制的两三个月缩短到了7个工作日。


如今,酷特智能完全从一家传统的成衣工厂转型为一家数据驱动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工厂,实现了以工业化手段、效率及成本制造个性化产品,建立起版型、款式、面料、BOM四大数据库,达到百万万亿量级的数据,可以满足99.99%的人体个性化定制需求。


“当我们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的工业化生产,走在了产业互联网时代前列的时候,很多人问,为什么是你们做成了?”酷特智能总裁张蕴蓝说,“这应该归功于父亲的匠人精神,以及他超前的决断力、超强的执行力和认准目标坚定不移推行的执着精神。这么多年来,父亲只专注于对定制服装模式的探索,没有受其他市场上更容易获利的投资渠道的诱惑,在只看到投资而见不到成效的研发过程中,他能带领企业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酷特智能才能成功。”


△ 酷特智能智能工厂一角,在这里没有两件衣服是一样的


跨越:抢占产业互联网新赛道

吴晓波在自己的自媒体号上线时写道“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融合创新成为了制造产业转型目标。


酷特智能的超前布局提前踩准了时代的节拍,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也赢得了政府以及众多投资人和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酷特智能创造的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模式,本质上是对国家战略“互联网+”的先行探索和实践,而其实践的结果,亦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2015年,当酷特智能的智能制造模式完整呈现并产出了效率和效能时,引起了工信部等政府机构的关注和推举,吸引了大批政府专家学者前来调研,并成功入选“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发改委互联网+”创新案例,成为互联网工业的标杆性企业。


与此同时,酷特智能的成功创新探索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韩国KBS、瑞士国家电视台等重量级媒体的关注,酷特智能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上。随之而来的是包括阿里、腾讯、华为、海尔在内的数万家企业参访团,酷特智能不但敞开大门迎客,还安排专人讲解,生产车间的通道一度被参访人员堵塞。


酷特智能的模式也引起了投资人的关注,复星董事长郭广昌亲自带队前来考察,并于2015年决定投资酷特智能。


“当时,复星刚刚提出C2M概念,我们认为,在C端互联网红利之后,产业互联网将会是下一个巨大的机会。而酷特智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用柔性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装,与复星对C2M的尝试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当即决定投资酷特智能,并看好酷特智能在C2M领域中的未来发展。”郭广昌认为C2M中最难解决的,不仅是M端的柔性化智造,而且是性价比很高的柔性化智造,而在这点上,酷特智能也做到了。


知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到酷特智能考察过之后,个人拿出3000万元投资酷特智能,他说他看好酷特智能,看好它的发展前景。


随后青岛本地的企业和企业家也加入到投资人的队伍中来,张蕴蓝对此表示,“这么多优秀的投资人愿意投资酷特智能,说明他们一是认可企业的商业理念,这些投资人都很专业,他们都是经过反复详细的考察之后才做出决定,所以,如果我们的模式不好,是不可能赢得他们的投资;二是认可企业的专业度,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投资人投的是未来赛道,如果不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可能投资的。”


△ 2016年9月20日,时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莅临公司视察指导



△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一行莅临参观并对企业的个性化定制给予极高评价


赋能:内外裂变见成效

“2013年,我们把C2M确定为企业发展战略,然后就开始思考,我们对于传统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这套方法能否形成工具,对外赋能给其他制造商?”,张蕴蓝分析说,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不缺机器设备,也不缺工人,更不缺技能,在这个基础上不需要大的改造,只需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整个工厂就可以实现3D打印的效果,就可以让工厂提高效率,降低库存,提升效益,那企业何乐而不为?


2014年,酷特智能根据自身转型经验,以服装行业为切入口,探索出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彻底解决方案,并成立了研究院,专门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咨询服务。


如今,酷特智能已经是全球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帮助更多传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现“零库存、高利润、低成本、高周转”的运营能力,真正实现了“帮助别人、发展自己”的价值导向。


目前,酷特智能已经与上百家企业进行了合作,以互联网工业模式为核心产品,用酷特智能实验成功的模式结合合作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工艺流程、核心能力等,来协助企业进行大规模定制化转型。


据了解,酷特智能改造的企业横跨化妆品、家具、家居、假发、装修设计、女装、内衣、鞋帽、摩托车、自行车、电子产品等多个行业。经过对合作企业进行三个月及以上不等时间的升级改造之后,企业实现了“效率提升30%以上,成本下降20%以上”的效果。


至此,酷特智能以3000人工厂为试验田得出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惊人的能量,对外可以跨界赋能多个行业,对内赋能则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得到了检验。


“今年年初爆发新冠疫情,为了参与抗疫,酷特智能迅速转产口罩,口罩生产机器紧缺,团队就自主研发了口罩机,熔喷布机资源紧缺,团队就自主研发了熔喷布生产机器,后来口罩上的鼻梁条生产机器也是我们团队自己研发的。”张蕴蓝说,现在工厂生产的口罩只有那两根绳不是酷特生产的,其他的全部都能自己解决。“这个事情检验了酷特智能前期试验的结果,我们的智造能力确实很强,可以从服装行业一下子跨越到医疗行业,并快速把供应链打通,而且还能在短期产生利润。”


△ 酷特智能实现防疫物资的“智能转产”


这次转产让张蕴蓝看到了酷特智能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强大生命力,“未来,我们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平台的强大赋能,迅速衍生出一个又一个M,并让孵化的更多M通过酷特智能产业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向C端,”张蕴蓝认为,到现在为止,酷特智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服装企业,服装企业只是酷特智能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中的一个M,未来的酷特智能将是一个横跨各界,拥有多个品牌、多个M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酷特智能为产业互联网时代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企业标本,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无限可能的蓝图。



注:本文来源《网易商讯》,有删改,如侵权,请联系我们,与您共商解决。

在线咨询 TOP